潜江仁和会计培训学校 培训资讯

个税没扣够要罚款

来源:潜江仁和会计培训学校  时间:2020-11-19 16:45:51

公司没有扣缴个税,被税务查到了,说要罚款,怎么办,如果是2019年后对综合所得,不认还是有理由的. 2019年后,支付综合所得,应该预扣缴而没有预扣缴,罚款是不正确的.

潜江仁和会计培训学校

  公司没有扣够个税,被税务查到了,说要罚款,怎么办?潜江仁和会计培训学校为大家详述如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如果是2019年后对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费、特许权费)进行扣缴时,违法未扣、少扣被罚,公司如果想不认这个罚款,还真是有理由的。

  或者说,2019年后,支付综合所得,应该预扣缴而没有预扣缴,罚款是有风险的。

  问题的由来

  《个税法》修订后,综合所得由按月/次纳税改成了按年纳税,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按月/次支付应税所得时,无法确定具体的纳税义务金额。就是说,算不出每次该交多少税,也就算不出每次该扣多少税。

  这种情况下,代扣代缴该如何实现呢?

  《个税法》引入了一个新概念“预扣预缴”来解决这一问题。

  新问题就是样出来的:这“预扣预缴”,与《征管法》中的“代扣代缴”,是什么关系?

  如果扣缴义务人没有正确预扣预缴,能不能按《征管法》中的没有正确代扣代缴的规定来罚款?

  《征管法》才能罚款

  《个税法》只管纳税义务的规定,本身没有罚款的规定;《征管法》才有关于罚款的规定。所以,税务想要罚款的话,必须把《个税法》和《征管法》接通起来。

  《征管法》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按《征管法》这一条只能对“应扣未扣的税款”处以罚款,对于“应预扣未预扣的税款”也可以处罚吗?

  至少初看起来是不行,认定的违法事实是“未预扣”,罚款的法律依据却是“未扣”,显然过不了关。

  但是,也有想当然的观点认为,“预扣缴”也是扣缴,它归属于《征管法》中 “扣缴”的范畴。

  预扣缴是不是扣缴?

  《个税法》第11条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与我争论的一位税务人员据此认为:既然是扣缴义务人,当然就有扣缴义务,没有正确履行当然就可以罚款。

  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个税法》第11条只是把预扣缴义务赋予给了扣缴义务人,在个税上,可以认为预扣缴是一项扣缴义务——这样理解是对的,当然也就必须要付扣缴手续费了。

  但是,并不能据此认为,预扣缴就是一项《征管法》意义上的扣缴义务。

  为什么要强调《征管法》意义上的扣缴义务,因为只有《征管法》才能罚款,《征管法》只能对不履行它所规定的扣缴义务进行处罚。

  必须依法律法规扣缴

  《征管法》第4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代扣代缴税款。

  解读这一条,征管法上,扣缴义务必须是依法律、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如果不是依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样的扣缴义务,就不是《征管法》所要求的扣缴义务。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法律法规的规定扣缴税款。法定义务必须法定,所以,扣缴义务人不必依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规之外的规定扣缴税款。

  《征管法》第69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其中的应扣,就是指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扣。

  所以,如果少扣缴的个税,是按法律、法规规定应扣而少扣的,处以罚款是正确的。

  反之,如果少扣缴的个税,不是按法律、法规规定应扣而少扣的,则不属于《征管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必须履行的扣缴义务,也就不能适用《征管法》第69条的罚款。

  预扣缴按的是谁的规定?

  个税的预扣缴义务,并不是法律法规规定的,而是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征管法》上,扣缴义务人并没有必须依照总局规范性文件规定扣缴税款的义务!

  《个税法》第11条要求扣缴义务人预扣缴税款,同时要求税务总局制定预扣缴的办法。这是对支付人和税务总局两个主体各自提出的要求。

  税务总局按《个税法》的要求制定扣缴办法当然是正确的。总局预扣缴办法确定应预扣缴税款金额时,如果是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扣缴义务人就必须履行,否则就违反《征管法》第4条。

  反之,税务总预扣缴办法确定应预扣缴税款金额时,如果没有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是部级单位自己决定的,那么,就不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扣缴义务人若未正确履行,并不违反《征管法》第4条,其“应预扣”金额不属于《征管法》第69条规定的:“应扣缴”金额。不应被罚款。

  预扣缴是如何计算的?

  法定——综合所得按年纳税。

  由于预扣缴时没有年度数据,所以,无法依法律的规定计算出法定的应扣缴金额,这就已经说明,按次、按月的预扣缴,根本不可能做到与法律的规定一致。

  实际上,税务总局自己搞了一套预扣缴金额的计算方法,这个方法与纳税义务本身的确是不一致的。

  比如,劳务报酬所得的预扣缴金额,扣缴时没有法定扣除额,甚至还有畸高加成,这些都完全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是基于所谓“历史方法”、基于“方便扣缴人”、基于被废止了的以前个税法条款搞出来的东西。它计算出的扣缴义务金额,显然不是法律、法规规定的。

  再如,大学毕业生9月份入职,每月拿1万,全年拿3万,按法律规定根本没有纳税义务,但却会被扣缴个税,这一扣缴金额,显然也不是法律、法规规定的。

  这样的预扣缴义务缺乏法律、法规的法定性,如何配得上《征管法》可以用来处罚的扣缴义务呢?

  如果仅是平衡入库、提前收钱,因为汇算时可以补退,又有《个税法》的授权,当然是可行的。但据此进行罚款,显然就儿戏了。

  如果真被罚了怎么办呢?

  比如,支付给某外部人员1万元,没有扣缴个税,现在税务经计算,应预扣缴税款=1万×80%×20%=1,600元,从而处以未扣金额50%的罚款800元。

  如果认了,就认了。因为之前也是这样的。

  如果不认,就可以从“预扣预缴”上找原因,两个法在这个处罚事宜的接洽处有漏洞。

  要申辩、听证或者复议甚至诉讼的话,原则与理由可以这样进行把握:

  这事,证据应该不是问题,关键看《行政处罚告知/决定书》对于违法事实与违法依据的具体认定和表述,基于其认定与表述,一项一项进行质疑。

  假定税务机关《处罚书》认定的违法事实是:“依法应扣缴未扣缴个税”。——如果认定为“依法应预扣缴未预扣缴个税”,则质疑其与《征管法》69条接不上,不是69条应该处罚的事实,属于“适用法律错误”——适用法律与所认定事实脱节。

  假定税务机关《处罚书》认定的违法事实是:“依法应扣缴未扣缴个税”。

  那么,一般来说内容是:证据是支付了所得但未扣个税,引用《个税法》11条规定说明支付时应该扣缴,引用税务总局规定的扣缴计算方法得出金额结论,引用《征管法》69条应扣未扣要罚款。

  那么,质疑点1是《处罚书》事实认定错误,事实是预扣预缴,不是代扣代缴。这属于“依法应预扣缴而未预扣缴”。

  同时,质疑点2是《处罚书》法律依据错误。因为《个税法》11条的规定是:“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并未规定要代扣代缴税款。即扣缴义务人只有按次预扣义务,没有按次代扣义务。被申请人由此认定申请人构成“依法应扣未扣个税”的违法结论,属于缺失法律依据。

  第3,质疑点3是《处罚书》事实认定错误、虚构违法事实。《个税法》规定综合所得必须按年计算征收。所以,《处罚书》上按次计算的金额并不是法律法规规定计算的金额,而是按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规定计算的金额,按《征管法》第4条,扣缴义务人没有按规范性文件扣缴税款的义务,所以不存在“应扣未扣1600元”的违法事实。

  第4,强调一下税务总局预扣缴文件。该文件虽然是基于《个税法》授权所做,是合法的文件,但其具体的按次计算内容却并无法律、法规的依据,所以,扣缴义务人未按该文件计算并扣缴税款,并不属于未按法律、法规规定扣缴税款的行为,并未违反《征管法》第4条,在《征管法》上不属于应该扣缴的行为,所以不适用《征管法》第69条进行处罚。

  当然,具体的质疑,包括申辩、听证、复议甚至诉讼等环节,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处罚书》具体的内容要点来写:一是违法事实的认定,二是法律依据。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qjrhkj.5zix.com/news/82516/ 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潜江仁和会计培训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个税没扣够要罚款的全部内容。


申请试听课程

只要一个电话
我们免费为您回电

较新课程

潜江会计双证培训班

潜江会计双证培训班

热门课程专业研发,紧跟企业用人需求

咨询 报名

潜江初级会计职称精讲班

潜江初级会计职称精讲班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政策变化大0基础学会计从

咨询 报名

潜江中级会计职称精讲班

潜江中级会计职称精讲班

小财务为什么要考中级会计职称?考个中职换

咨询 报名

潜江注册会计师高效通关培训班

潜江注册会计师高效通关培训班

注会应该怎么学2年系统学习,专项点拨考证

咨询 报名

潜江注册管理会计师培训

潜江注册管理会计师培训

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是什么? 国际认可

咨询 报名